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首席记者 戎钰
一次抢救性发掘,发现了一个不见于史书记载的神秘诸侯日,视推出节目,邀请全各大博物馆掌门人和文博专家解锁考古密码,探寻历史文明。在最新一期节目,湖北曾侯世代墓成为主角,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曾侯乙尊盘亮相,而主持人的那句至今都无法复制这件宝评价更是引发网友热议。现代高科技为何无法完美复制数千年前的青铜器?听听青铜器专家怎么解释。
数千年前的制作工艺不可再得
承载着华礼乐文明的青铜器,既是古人的智慧结晶,也是青铜时代灿烂文明的见证,而铸造工艺堪称神乎其技的,便是其的佼佼者。
在考古大会节目,主持人将曾侯乙尊盘称作公认的春秋战时代,工艺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具,让观众看后叹为观止。据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介绍,曾侯乙尊盘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由尊和盘两件器物组成,上面是尊,下面是盘,尊里装酒,盘里装水,可以用温酒或者冰酒。器物结构非常复杂,形状异常精美,是首批禁止出展览的珍贵文物,目前是湖北省博物馆十大之一。
据介绍,曾侯乙尊盘的尊高30.1厘米,口径25厘米,盘高23.5厘米,口径58厘米。尊的口沿是多层套合的镂空附饰,远看像云朵,实际是由龙蛇组成的镂空花纹,它们相互盘旋环绕,宛如在空游动;尊的颈部攀附了4只反首吐舌向上爬行的豹,豹身也以镂空的龙蛇装饰;尊的腹部和圈足皆是蟠螭纹和浮雕的龙。而盘的制作则更为复杂。
在早年的考古报告,考古学者如是描述曾侯乙尊盘,玲珑剔透的镂空附饰犹如行云流水龙蛇蠕动。其造型艺术和铸造技术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在所有传世和出土的商青铜器精品,是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精品。考古界一致认为,曾侯乙尊盘是商青铜器的巅峰之作。
由于铸造工艺过于复杂,曾侯乙尊盘在节目被认为是无法完美复制制作工艺不可再得的青铜器,即便是现代技术,也无法对其进行精准的三维扫描建模。
无法复制的不仅是曾侯乙尊盘
就职于湖北省博物馆的青铜修复专家方晨1月11日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考古大会之所以称曾侯乙尊盘无法被复制,基于两方面考量,首先是出于文物保护方面的考虑,如此之重器,如非必要,不允许复制。其次则是因为尊盘的整体造型纹饰繁缛结构复杂,整个尊体装饰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盘体上装饰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其精巧达到了先秦时期青铜器的极点,古代工匠用何种方法制作尊盘?现代学术界对于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一派认为是失蜡法,一派认为是范铸和焊接工艺。
据了解,2006年,曾有考古专家耗时20年后运用失蜡法复制了曾侯乙尊盘,但复制件在精湛程度和神韵上与原件尚有差距。
据方晨介绍,除了曾侯乙尊盘,湖北省博物馆还有一些宝的制作工艺是无法被后世完美复制的,比如同样出自曾侯乙墓的曾侯乙建鼓底座。它也出自战时期,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由八对大龙和数十条纠结缠绕的龙构成,龙身互相缠绕,无数条首尾纠缠的龙盘在一起,向上攀爬,给人既纷繁缭乱变幻莫测又舒展开朗生动有序的奇特感受,底座整体镂空并镶嵌绿松石。
其实与复制宝相比,方晨更关注的是修复宝,让更多的珍贵文物能得以展出,跨越时空与观众见面。作为湖北省博物馆文物修复师队伍的主力之一,方晨曾经参与修复出土于随州市文峰塔墓地的曾侯與M12号甬钟,完成了一个外人眼的不可能的任。
据介绍,这件甬钟残破严重,尺寸较大,修复难度极高,方晨和团队先要使用三维扫描3D打印技术制作钟体缺失部位树脂模型,再结合失蜡法制作青铜补配件,最后将残片嵌入青铜铸件低温焊接,使甬钟得以复原。如今观众只需要走进博物馆,便可以看到这件被完美修复以最佳状态示人的宝。